爸比媽咪的寶貝也會暈車嗎?暈車是一種因為身體感受到的運動訊號與視覺訊號不一致,所引起的生理反應。當小朋友坐在車內時,內耳的平衡系統感受到車輛的移動,但眼睛看到的卻是相對靜止的車內環境,這種訊號衝突就會導致大腦混亂,進而產生暈車症狀。

一、為什麼小孩比大人更容易暈車?

小孩特別容易暈車主要有幾個原因!包含了兒童的前庭系統發育未成熟、幼童的視覺焦點能力較弱、年幼孩童的自律神經系統尚在發展階段以及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感受。以下整理了為什麼小孩比大人更容易暈車的原因:

二、嬰幼童暈車的常見症狀

爸爸媽媽需要特別留意孩子的暈車徵兆,尤其是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更需要仔細觀察!如果寶貝開始臉色慘白、身體不適,就要注意是不是雲車了。以下整理了不同嚴重程度的暈車症狀:

三、寶寶幾歲開始會暈車?

2歲以下嬰兒:通常較少會出現明顯暈車症狀,因為前庭系統尚未完全發育。但部分敏感的寶寶可能會出現煩躁、哭鬧等反應。

2~12歲兒童:這是暈車最常見的年齡層,尤其是3-8歲的學齡前及學齡兒童。這個階段前庭系統正在發育,特別容易受到運動刺激影響。

12歲以上:隨著年齡增長和前庭系統發育完善,大多數孩子的暈車症狀會逐漸改善,但仍有部分會持續到成年。

圖片來源:Pexels

四、嬰幼童暈車的三大緩解方法

1.調整飲食時間與內容

出發前2小時:

  • 避免空腹或過飽,適量進食清淡食物

  • 選擇易消化食物:吐司、蘇打餅乾、清粥

  • 避免油膩、辛辣、乳製品、碳酸飲料

車程中:

  • 準備小份量零食:蘇打餅乾、梅子、薑糖

  • 少量多次補充水分

  • 避免在移動中進食大量食物

2.調整駕駛方式

家長在駕駛時的方式也會大大影響孩子的暈車程度。保持平穩勻速行駛是最重要的原則,盡可能避免急煞車、急轉彎和急加速等突然的動作變化。

3.規劃適當休息時間

長途旅程中,定期休息是預防和緩解暈車的重要關鍵。建議每行駛1到1.5小時就停車休息一次,讓孩子有機會下車走動、呼吸新鮮空氣。休息時可以帶孩子進行簡單的伸展活動,活動一下筋骨,同時也是補充水分和上廁所的好時機。這些看似簡單的休息,往往能有效重置孩子的感官系統,讓接下來的車程更加舒適。

 

五、推薦育兒好物:緩解暈車的實用產品

為了讓孩子的每一趟旅程都更舒適,以下推薦幾類實用的育兒產品,幫助預防和緩解暈車問題:

安撫毯|多功能毯

柔軟舒適的毯子能給孩子安全感,幫助他們在車上放鬆休息。選擇透氣性好、觸感舒適的材質,不僅能調節車內溫度,還能在孩子想睡覺時提供溫暖包覆感。部分多功能毯設計有固定扣或收納袋,可以固定在安全座椅上不易滑落,也方便攜帶。對容易暈車的孩子來說,在熟悉的毯子包覆下入睡是最好的緩解方式。

薑糖|薑片產品

生薑具有天然止吐效果,市面上有專為兒童設計的薑糖、薑片零食,口味較溫和不嗆辣。出發前給孩子含一顆,或放在隨身包裡備用。

天然薄荷滾珠|薄荷膏

選擇兒童適用的天然薄荷產品,可塗抹在太陽穴或讓孩子聞一聞,清涼的薄荷香氣能幫助醒腦提神、緩解噁心感。

使用小提醒:

薄荷類產品不建議六歲以下嬰幼兒使用。六歲以上孩童也應避免直接塗抹在鼻下、口部周圍等敏感部位。使用前可先在手臂內側少量試用,確保不會產生過敏或刺激反應。同時,應避免使用含「樟腦」成分的產品,因其氣味刺激性較高,可能導致幼童呼吸不適或皮膚過敏。

車用收納袋|嘔吐袋

準備專用的密封嘔吐袋和濕紙巾,萬一孩子真的暈車嘔吐,可以快速處理不慌亂。選擇有密封設計的產品,避免異味擴散。

保溫|保冷水壺

隨時補充適溫的水分很重要!選擇不易傾倒、容量適中的兒童水壺,讓孩子能輕鬆補充水分,保持身體舒適。

六、常見問題QA

Q1:暈車會遺傳嗎?

有些研究顯示暈車可能有家族傾向,但並非絕對遺傳哦!即使父母會暈車,孩子也不一定會有相同困擾。

Q2:暈車會自己好嗎?

大多數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和前庭系統發育完善,暈車症狀會逐漸改善。約70~80%的小朋友在12歲以後症狀明顯減輕。

Q3:可以給2歲以下寶寶吃暈車藥嗎?

務必先諮詢兒科醫師,評估必要性和安全性。不建議自行給2歲以下嬰幼兒使用暈車藥物。

Q4:暈車和暈船、暈機一樣嗎?

原理相同,都是暈動病的一種,只是交通工具的不同。容易暈車的孩子也較容易暈船或暈機。

Q5:戴眼鏡或視力不好會更容易暈車嗎?

視力問題可能影響視覺與平衡系統的協調,建議及時矯正視力,有助於減輕暈車症狀。